因為神經太脆弱,看這種電影總是有種受不起驚嚇的感覺......
話說2015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鳥人》,我沒看完,我在電影院中居然首次落荒而逃。
不管那幾百元的票價,我覺得要窒息了所以衝出了電影院,覺得電影的鏡頭及那些對話讓我都要歇斯底里起來了!
自從那次,對於自己看電影就開始的莫名有陰影。
偏偏,在網路上,看到喜歡的攝影師張雪泡說:
「
看了電影《Mommy 》by Xavier Dolan
結尾用 Lana Del Rey 《 Born To Die 》這首歌差點哭出來
雖然以前就認為這導演是天才
但這次更深切被撼動
」
不認識 Xavier Dolan,但著迷 Lana Del Rey ,所以好奇的想知道這樣一首歌要搭配怎樣的電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這是我看完《親愛媽咪》後,出現在我腦海中的註解。是的,幸福很相似,但是幸福以外的樣貌卻是千種,那些與幸福背道而馳的,往往是許多人的人生。
電影的內容很簡單,但是這不是一個以愛為名就可以戰勝一切的故事。
私心以為說法文的導演們,都有著一種旁觀眾生百態的氣度,有點冷漠,卻如此真實。
這部電影其實是沉重的,親情與原生家庭往往都是一個人重要的生命成分,那些幸與不幸,幾乎與原生家庭脫不了關係。
一個天真爛漫沒有一技之長的媽媽,在失去丈夫後還要獨自照顧過動症的青少年兒子......那已不是撈起一個在地上大哭大鬧的過動症嬰兒那樣乾淨簡單。
青春年少肉體的精壯與衝動加上過動症的傾向,完全就是不定時炸彈。
兒子充滿魅力,卻也更顯危險。
親生骨肉無法說分離就分離,就算是法律准許,血緣的羈絆,豈能說斷就斷?
不斷,生活又該怎麼辦?
《親愛媽咪》是年僅25歲的導演札維耶.多藍執導的第五部電影,雖然沒看過這位天才導演的其他電影,但光看這部電影就會被他銳利的洞察力與略顯冷淡冷酷的母子主題震懾。
在方格畫面中,他是那麼精準地捕捉了人與人間的互動,那樣的無法割捨,卻又沒有盡頭的糾纏,生命,為什麼這樣不自由,不痛快?
原以為鄰居這個第三者是這對母子的救贖,但導演冷冷地,平靜地,告訴我們,兒子終究沒能如夢想中的考上大學娶妻生子完成「屬於」人的人生路途。
夢想碎裂,我們怨憤導演的不慈悲,卻在心中發現,有時候,這才是真正的現實生活,美麗泡泡,還沒隨風飄舞,就破了。
而我,只是抱持著儘管「有時,愛也無法拯救一切」,卻依然有小小的僥倖,愛,能勝過一切的,希望。
我,還是會告訴自己,愛,能戰勝一切,如果不行,那盡力,就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