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_hunger_games__mockingjay_part_2_poster_by_mintmovi3-d9dikcq  

 

在看最後一集《飢餓遊戲》電影時,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女主角凱妮絲的情與慾。

隨著故事的演進,不免俗的要在尾聲讓凱妮絲在兩位男主角中擇一,這是個有趣的現象,凱妮絲這個角色不僅是讓慣於運籌帷幄的人無法掌控,而她的「叛逆」也明明白白地反映在她的愛情與慾望裡。

一般觀眾在看《飢餓遊戲》時,一定不難發現,這是個充滿陰性角色的故事,是個女人同樣與男人拚死活的戰場。

女人的狠,女人的勇,大眾並不難想像,但是我們似乎還是不太能夠接受「龐德式的女主角」--007的四處留情,在世人眼中是「瀟灑」,是「有男性魅力」的象徵,很少有人說龐德是個花心的渾蛋,來無影去無蹤為了任務可以對任何女人出手的情場騙子,這麼多集過去了,我們依舊迷戀螢幕上那個迎接各式各樣「龐德女郎」的男人。但是凱妮絲呢?

凱妮絲只有跟兩位男主角有感情糾葛,甚至幾乎沒有相對過多的肢體接觸,但世人對她的反應,卻有「凱妮絲是個花心女」的傾向。

為什麼?

為什麼凱妮絲不可以一集換一個「艾佛丁男孩」?

這的確可以讓人重新思考現今社會對於男女的價值偏見。

凱妮絲在飢餓遊戲的世界觀裡是「英雄」,不管眾人喜愛或恨她,擁戴她或反對她,不管她願不願意,她從頭到腳都是一種「象徵」。

她象徵革命的「學舌鳥」,而她的矛盾與舉動,比起兩位男主角(蓋爾跟比德)來說立體許多。這兩位男主角在凱妮絲面前,反倒意外呈現了相對陰柔的面貌。電影中的呈現手法,可以說這兩位男主角已經趨近於「花瓶」,一點都不為過。這次電影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對白,大意是說這兩位男主角在討論凱妮絲會選誰,而他們倆人都沒有勝算,因為凱妮絲的心性他倆並沒有把握摸透,而這兩人也在一句短短的對話中承認「只有凱妮絲可以選擇。」在我看來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對話。

這的確翻轉了現今大眾認為女人必須處於被選擇的一端的立場,甚至凱妮絲也未必要在這兩人中選一個(本人私心大愛芬尼克)

雖然男性角色在飢餓遊戲中的形象單薄扁平,甚至不太有記憶點,但《飢餓遊戲》的女性角色就不同了。光是造型上,飢餓遊戲反映了女性的各種樣貌,她們對情與愛甚至是權力的追求,都有各自的見解與渴望,《飢餓遊戲》讓各樣的女性面貌浮現,她們有血有肉,而且敢於追求自己的「想要」。

 

 

 

 

arrow
arrow

    Lomo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